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欢迎您!
森林经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者: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发布日期:2016-09-19     阅读次数:1765

090704

一、学科介绍

森林经理学学科是林学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森林区划、调查、评价、森林生长、收获、经营决策和控制调整等理论和技术,在林业建设中起到协调和保证社会、经济、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本学科于19942005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西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学科现有人员14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3人;博士9人。近5年来,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森林经理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林业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社会、经济、生态方面知识以及现代调查分析技术,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问题,具有较广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协调能力。

3.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

三、研究方向

3.1 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

3.2 “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3.3 森林景观规划与景观资源管理

3.4 森林可持续经营

3.5 森林景观与生态旅游

3.6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1年。特殊情况,经学校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5 年。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采用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进行系统培养。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导师负责制与学术群体、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指导小组的集体作用。

研究生的培养坚持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并重的原则,同时,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外,还要求学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课程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授课方式以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以激发硕士研究生的创造性,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阶段,坚持学位论文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

6.1 学分

教学16学时为1学分。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的总和应在28-30学分之间,其中学位课为15学分,选修课程912学分;专业英语写作、 Seminar和听学术讲座等开放式教学的课程(简称开放式课程)各计1学分。

实践性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各计1学分,均为附加学分。

6.2 授课方式、成绩评定方式

6.2.1授课方式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选择讲授和实验,或讲授和操作,或实验,或讲授和研讨,或研讨、读书报告、指导、自学等形式。

6.2.2成绩评定方式研究生的科目成绩评定分为考试与考核两种方式。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上可获学分。考核科目按优、良、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及格以上可获学分。

6.3 课程教学

  研究生课程性质统一定为学位课(含公共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含必选课和自选课)、开放式课程、实践性课程具体事宜按《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执行。

6.3.1学位课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5门,其中,公共学位课2门(8学分),专业学位课3门(7学分)。

6.3.2选修课 选修课分为必选和自选,必选课3门(6学分),其他选修课6学分,可根据研究方向自选。

6.3.3开放式课程

开放式课程有Seminar、专业英语写作和听学术报告3门,课程结束,考核及格,各计1分。

6.3.3.1 Seminar

Seminar应结合硕士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Seminar每学期举行不少于2次(其中研究生本人汇报不少于1次),累计不少于10次。导师负责对研究生Seminar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由研究生秘书检查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1学分。

6.3.3.2专业英语写作

要求硕士生在入学后两年内,在导师指导下可根据研究方向及论文选题进行不少于一篇文献资料的英译汉(或汉译英),英译汉每篇字数不少于6000汉字,汉译英不少于1万字符;或用所学第一外语撰写一篇与本人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文献综述报告)并进行投稿,每篇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符。导师负责对研究生专业外语写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记1学分。研究生应将《专业外语写作考核表》及本人所写的中、外文文稿装订后于入学后第二学年末提交到所在学院,由研究生秘书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1学分。

6.3.3.3学术讲座

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修养。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听研究生处举办的学术讲座3次,并计1个学分。

此外,研究生每参加校内其他单位或个人举办的学术报告、讲座、会议1次,可计0.2学分。研究生每参加校外的学术会议1 次计1 分,做学术报告加计1学分,此要求不做统一规定,所得学分不得与其他规定学分冲抵,但可与总学分相加。

6.3.4实践性课程

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结束,考核合格,各附加1学分。

6.3.4.1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好途径。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可在导师指导下做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工作,如批改作业、答疑、实验准备,上辅导课及习题课;指导实验或生产实习;参与编写教材及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等。或模拟课堂教学等来完成教学实践的任务。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由学科组统一安排,7个工作日以上,导师负责指导和考核,考核及格附加1学分。已从事过大学本科教育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或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类专业毕业的可免修。

6.3.4.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锻炼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开展科技服务、结合林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等进行专题调研、科学考察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主要是利用假期或者结合外出科研调查的机会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与科学考察。社会实践一般为20个工作日以上,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考核及格附加1学分。对入学前有过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不做要求。

6.3.5课程设置及安排(见:九、附表:森林经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安排)

6.3.6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6.3.6.1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上)(Advanced Biolog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I))

本课程的实质为《多元统计分析》,它是为农林院校各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首先复习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一元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其次重点介绍了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为工具,介绍软件的基本功能以及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同时能够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试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从而为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统计分析手段与技能。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

[2]袁志发,周静芋主编.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2

[3]唐守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4]丁思统主编.多元分析方法及应用.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8

[5]贾乃光,张青,李永慈编著.数理统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6.3.6.2森林资源经济学(Forest Resources Economics

森林资源经济学主要研究森林资源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经济问题及经营森林资源的特殊规律,即如何通过培育、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以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森林资源产品;如何通过合理的交换、分配和消费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本课程主要介绍森林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相关理论;市场的失灵与资源问题(市场体系的效率性、市场失灵、林业外部性等);木材生产的经济分析(经营周期、木材供给曲线特征、林价基本理论等);森林资源环境价值的经济分析,以及森林资源损失的经济分析等内容。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蒋敏元主编. 森林资源经济学(第二版).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

[2][]G 鲁宾逊格雷戈里著;许伍权译. 森林资源经济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3][]蒂坦伯格等著;王晓霞等译.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陈大夫主编.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孔繁文主编. 森林资源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

[6]史忠良主编. 资源经济学. 北京出版社,1993

[7]亢新刚主编.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8]林业经济、中国林业经济、林业经济问题等学术期刊的论文

6.3.6.3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可持续发展的产生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包括概念、哲学观、必要性与可能性、可持续性的评价体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可持续发展林业的不同观点,中国林业的现状及可持续林业的实践框架设想。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的方法与途径。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沈国舫主编. 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祝列克主编. 森林可持续经营.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江西省林业厅. 江西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2006

[5]胡建国主编. 森林可持续经营手册. 科学出版社,2001

[6]国际林业研究中心标准与指标项目组著. 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工具. 2004

6.3.6.4 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

该课程为林学一级学科的公共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生态学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水平上森林生态研究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重点掌握与林学一级学科下各学科方向关系比较密切的森林土壤生态、森林生态水文、全球变化与森林碳汇功能、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城市森林生态、干扰生态与林火生态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进展,了解森林生态学研究的新手段、新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科学出版社,1999

[2]戈峰.现代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2

[3]Kimmins.Forest Ecology.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方精云.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

[5]J.LChapmanM.J.Reiss.生态学原理与应用(影印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6]相关期刊

6.3.6.5 “3S”技术应用(“3S”Technology Application

“3S”技术是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集成的技术,是当今国内外地学界高新技术之一。它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于一体,更有效地对森林资源及所处的环境进行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动态化和科学化管理。本课程主要介绍遥感的理论基础、遥感系统、遥感图像特征和图像处理、遥感技术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平台、数据处理、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GPS定位技术和导航方法;“3S”技术集成原理,集成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冯仲科主编. “3S”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李芝喜主编. 林业GIS.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陆守一主编. 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4]李芝喜主编. 林业遥感.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

[5]杜道生主编. RSGISGPS的集成与应用. 测绘出版社,1995

[6]汤国安主编.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 科学出版社,2006

6.3.6.6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介绍景观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趋势;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及景观格局分析(斑块、廊道、基质三个基本要素的相关概念以及反映景观格局的有关景观指数);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空间异质性、尺度、岛屿生物地理学等);风景资源的美学评价方法;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规划、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等,从而掌握利用景观生态原理从事与自然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有关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指导人们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肖笃宁主编. 景观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2003

[2]徐化成主编. 景观生态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3]傅伯杰主编.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1

[4]邬建国主编.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一版)2007 (第二版)

[5]刘茂松主编.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俞孔坚主编.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 科学出版社,1998

[7]郭晋平主编. 景观生态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8]R.Forman等著;肖笃宁等译.景观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1990

[9]肖笃宁主编. 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10]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生态学杂志、自然资源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等学术期刊论文

6.3.6.7森林资源资产评估(Forest Resources Asset Assessment

资产评估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森林资产评估的目的、内容、标准、假设、特点、原则及理论依据;林地、林木资产的自然经济特性,地租与林价,林地与林木资产评估的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评估技术;森林资产评估的操作程序与技巧,结果分析,森林资产评估报告的编写、确认与管理。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陈平留主编.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罗江滨主编.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陈平留主编.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陈平留主编. 森林资产评估.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5]朱萍主编. 资产评估.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6]于鸿君主编. 资产评估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肖翔主编. 资产评估学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3.6.8林业遥感(Remote Sensing Applied in Forestry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概况、发展趋势,以及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航空航天遥感图像处理、解译和在林业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应用遥感手段获取林区地面物体信息的一整套技术,即应用遥感数据观察和认识森林生长发育的环境、调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自然灾害和进行林业生产管理以及科学研究工作。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党安荣主编. 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游先祥主编.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 林业出版社,2003

[3]曾志远主编. 卫星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与地学应用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4

[4]澎望碌主编. 遥感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李芝熹主编. 林业遥感.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

[6]相关林业遥感最新进展

6.3.6.9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主要介绍环境与环境影响及其评价的相关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法规依据;环境保护标准和环境目标;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包括遵循的原则、管理程序、工作程序等);工程分析(原则、方法、内容以及清洁生产及其评价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评价内容与方法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特点、评价的基本框架与内容)及其它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内容。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程胜高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2]田子贵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柴立元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4]陆书玉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陆雍森主编. 环境评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 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培训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汇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9]蔡艳荣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6.3.6.10景观评价学(Landscape Evaluation

介绍景观的概念,景观的分类,景观的价值,景观与美学的关系,景观与印象的关系。在了解颜色科学的基础上,介绍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基本要素、变量、组织等)。介绍景观的分析、预测与评价方法,分析目前国际国内的主要评价学派和评价方法,重点介绍SD法、一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多元统计方法在景观评价中的应用。介绍心理物理学、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等美学评价方法,并介绍一些当前最新景观评价研究成果。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俞孔坚主编.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 科学出版社,2000

[2]郭晋平主编. 森林景观生态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刘茂松主编.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余新晓主编. 景观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徐化成主编. 景观生态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6]邓毅主编.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7]肖笃宁主编. 景观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2004

[8]何国兴主编. 颜色科学.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6.3.6.11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Forest Resources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键,也是生态状况优劣的重要评判指标。通过对国际国内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和发展趋势的介绍,掌握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重要意义,熟悉当前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内涵、任务、对象、内容、方法特点及相关的理论基础,并能通过适当的监测评价方法解决林业工作中出现的资源监测评价问题。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孙玉军主编. 资源环境监测与评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肖兴威主编. 中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研究.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陆元昌主编. 森林与湿地资源综合监测指标和技术体系.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4]李明阳主编. 森林规划设计.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5]魏安世主编. 基于“3S”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年度监测技术研究.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6]LeiXiangdonget al.Forest inventory in China:status and challenges. 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view, 2009, 11(1):52-63

[7]Erkki Tomppo et al. Multi-Source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 Science, 2008

[8]Michael Köhl, Steen S. Magnussen, Marco Marchetti. Sampling Methods, Remote Sensing and GISMultiresourceForest Inventory. Spring-Verlag Berlin Heidelberge, 2006

七、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课程结束后、由院(系)组织进行中期考核。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三学期内,开题报告后,由所在学院统一组织和实施。考核审查小组应对考核对象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江西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修订)》执行。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8.1 科学研究

8.1.1选题。研究生的科研须从选题开始,与任何科学研究一样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查、收集、阅读、分析和评价有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题。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书的撰写

8.1.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书首先应征得导师认可,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达考核小组成员审阅,方可参加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以书面形式报所在学院审批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江西农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8.1.3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石,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动手完成。研究生在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过程中,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学习和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数据采集规范,能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和手段,自己动手取得学位论文所需要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8.2学位论文

8.2.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为使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得到所在学科集体的帮助,应阶段性的向所在学科教师做科研报告。进入论文中期阶段后,由硕士研究生报告科研工作的阶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建议,改进论文工作。

中期研究报告后,由硕士生填写《江西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情况表》,由指导教师审核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8.2.2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硕士研究生应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8.2.2.1选题体现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8.2.2.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的。

8.2.2.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详实准确。

8.2.2.4论文有独立见解。

8.2.2.5硕士学位论文字数约在23万字。

8.2.2.6学位论文必须遵守学术规范。

8.2.2.7硕士研究生用于做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8.2.3论文发表要求。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竞赛)上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或作品1幅以上。具体要求按赣农大园发[2012] 3号文件《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论文(作品)发表暂行规定》执行。

8.2.4论文送审、答辩与学位授予研究生必须完成上述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论文发表及学位论文等各项都达到规定的要求,经导师同意,论文经盲审通过后,学位论文方可提交答辩。由学院按照《江西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者,即可授予学位,颁布发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附表:森林经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安排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

学位课

8学分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1

考试

6

1-2

考试

基础课

和专业课

7学分

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上)

3

1

讲授,实训

考核

森林资源经济学

2

2

讲授、研讨

考核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

2

2

讲授、研讨

考核

必选课

6学分

森林生态学

2

1

讲授、研讨

考核

3S技术应用

2

2

讲授、操作

考核

景观生态学

2

1

讲授、研讨

考核

自选课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2

2

讲授、研讨

考核

林业遥感

2

1

讲授、操作

考核

环境影响评价

2

2

讲授、研讨

考核

景观评价学

2

2

讲授、研讨

考核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2

2

讲授、研讨

考核

现代仪器分析

2

2

讲授、实验

考试

公共自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2

考试

第二外语

2

3

考试

计算应用

2

2

讲授、实验

考试

文献检索与利用

1

2

讲授、操作

考试

数学建模

1

3

考核

开放式课程

3学分

(指定课程)

Seminar

1

2

研讨、读书报告

考核

专业英语写作

1

4

自主学习

考核

听学术讲座(至少听3

1

讲座

考核

实践性课程

教学实践

1

3-4

导师指导

考核

1

以上

社会实践与科学考察

1

3-4

组织、指导

考核

2

以上


学科点意见:

  

  

  

  

学科带头人签字:

院(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意见:

  

  

  

  

   签 字:

  院(所)公章

研究生处审核意见:

  

  

  

  

  

  

    公 章

 年